华声电视网

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,是哪六个一?

来源: 顶端新闻 时间:2023-06-30 05:05:29

设个星标吧朋友


(相关资料图)

不然你都看不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~

《宋史》本传说欧阳修“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自若也”。说欧阳修前后三次被贬谪。但严格说来,出知亳州与贬夷陵、谪滁州不同,这次是外任。亳州是上邦名郡,何况他还带着观文殿学士、刑部尚书的职衔。

北宋做官的大文人,大多数一生不顺,处在逆境之中。欧阳修除了年轻时在洛阳过了三年快活无忧的好日子,其他时候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。不过,相对于置身旋涡、槛井一样的朝廷,做地方官毕竟还是要自在得多。年过花甲,他对世事人生的看法,也改变了许多,最显明的例子,是他对佛、道二教的态度和年轻时迥然相异。

由于帝王大加推崇,宋代佛、道二教盛行,与儒教三足鼎立。欧阳修一直反感佛、道,大加排斥,这种态度频繁见于诗文。三十六岁所作《本论》:“佛之说,熟于人耳、入乎其心久矣,至于礼义之事,则未尝见闻。”三十七岁所作《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》:“千年佛老贼中国,祸福依凭群党恶。”四十五岁所作《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》:“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,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。”哤,意思是语言杂乱。南宋罗大经在《鹤林玉露》中讥讽他“不曾深看佛书,故但能攻其皮毛”。当年欧阳修对佛学的理解,的确十分肤浅。

虽然激烈反感佛、道二教,但从年轻时起,欧阳修一直有佛道两教谈吐清雅、能诗擅艺的朋友。他认为这些人虽然学的是佛道,却通儒术,是山林遗贤。因而常常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还俗,一起经世济民,但没有一个和尚或道士听从他的感化。

他也为佛、道写过不少诗文,如《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》《送昙颖归庐山》《湘潭县修药师佛殿记》《释秘演诗集序》。还曾删定道教经典《黄庭经》,并为之作序。其态度的转变,由这篇序言可见端倪:虽然否论“有仙”,但承认“有道”。

到了晚年,特别是胞妹的去世,让他改变了对佛、道的看法。认识到这二教之长,在于探究生命的起源,关注人本身的存亡,能消解人世痛苦,安顿身心。在面临生死福祸这些重大命题时,学佛、道者,更能以从容、超越的心态去面对。而力倡积极入世的儒学,以修齐治平、经世致用为指归,却不能解决生死无常之惑。

在亳州,他主动和僧人、道士接触,还专门邀请巡游到此的嵩山道士许昌龄到州衙叙谈。据说,这个当时有活神仙之誉的道士,鹤发童颜,飘然出尘,令欧阳修大为倾倒。连续多日,欧阳修听他谈玄论道,对成仙之术心驰神往。但许昌龄说欧阳修根本已坏,修仙已晚。

即将致仕时,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,以道人自居,并作《六一居士传》。所谓六一,就是六个一:家藏旧书一万卷,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,另有琴一张,棋一局,酒一壶,加上老翁一人——欧阳修自己。他在自传中自陈:“六一居士初谪滁山,自号醉翁。既老而衰且病,将退休于颍水之上,则又更号六一居士。”排斥佛、道的健将,这时主动附和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。

在亳州期间,欧阳修有意挑选文坛接班人。他的第一人选是得意门生曾巩,不过曾巩三十七岁才成进士,资望不够,在士大夫中影响有限。后来看中王安石,但王安石志在经济天下,不在文章。第三个人选是苏轼。

初识苏轼,欧阳修就预言:“三十年后,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!”他又在给梅尧臣的书简中说:“读轼书,不觉汗出。快哉,快哉!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!可喜,可喜!”欣喜若狂之情,流溢于言谈书信之间。如今十几年过去,苏轼官阶日高,朝野均认为他有宰相之望,在诗、词、文章、书画创作上更是取得了巨大成就,在文坛上的地位已经和自己不相上下。

他推荐苏轼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、为选拔非常人才特设的制科考试。制科出身,比进士及第更为荣耀。苏轼不负所望,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,荣膺榜首。欧阳修得知,在《试笔》中欣喜写道:“自学者变格为文,迨今三十年,始得斯人,不惟迟久而后获,实恐此后未有能继者尔。自古异人间出,前后参差不相待。余老矣,乃及见之,岂不为幸哉!”趁苏轼、苏辙来亳州探望自己的机会,他将统领文坛的大任,郑重托付给了苏轼。

在亳州,欧阳修多次上表请求退休,神宗还是不允。一年多后,改知青州。在青州第二年,也即熙宁二年(1069)二月,王安石除右谏议大夫、参知政事,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,开始变法。

欧阳修并不反对变法,相反,他是当年“庆历新政”的积极支持者和代言人,深知国家制度的弊端,深知积贫积弱、冗兵冗费的根源,更深知不变法不能改变现状。所以熙宁变法之初,欧阳修没有发表任何意见。

但青苗法颁布后,百姓深受其害,流离失所,于是欧阳修连上两道札子提出强烈批评和中肯建议,并在未得到朝廷同意的情况下,做主在青州停止发放青苗钱。这引起神宗和王安石的强烈不满,朝廷随即下了一道诏令,对他予以切责。

神宗很看重欧阳修,此前有意让他出任宰相,但因欧阳修与王安石政见不同,遭到王安石的激烈反对。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经此事件,欧阳修请求改知与颍州毗邻的小郡蔡州(今河南汝南县)。不久累章请退,以观文殿学士、太子少师致仕,隐居颍州。

致仕后,欧阳修一袭道袍,悠游于颍水之湄,诗酒琴书自适,以终天年。幽人贞吉,可惜他只做了一年逍遥自在的幽人,就与世长辞了。

素履之往,文与道俱。欧阳修并不修长的一生,著述宏富,仅流传下来的:文学方面,有八百五十多首诗,二百四十多首词,五百多篇散文;史学方面,有《新五代史》《新唐书》;经学方面,有《易童子问》《春秋论》《诗解》;金石学方面,有《集古录》;目录学方面,参修《崇文总目》;谱牒学方面,有《欧阳氏谱图》。此外,还有其他杂著数十万言。

注:本文节选自《在江湖与庙堂之间:贬谪中的宋代文人》,储劲松 著,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。标题为小编所拟。

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

荐 读

●上新 | 人生的得意失意,都是一代文豪的精神徽章(文末赠书)

●阿袁《与顾小姐的一次午餐》入选持微火者 · 2023年女性文学好书榜夏季书单

●《大汉天使班超》新鲜上市,一睹为快!

●艰辛又奇妙的行旅:我见证参与了十一位宋代文豪的贬谪生涯

点击关注 获取更多精彩

责编| 熊丰 责校| 张丽

审核| 杨莉 排版| 熊丰

X 关闭

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声电视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